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牛关于中医及伤寒论的独特观点

岐伯有道 2020-09-18
如今的中国人持续的热衷于中医养生热和国学中医热,这足以看出如今的中国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古代也许传统养生观念是与生俱来的长在骨子里面了,周围父母族人用实际行动时时刻刻演示贴近天道的生活常识,不需要刻意的去学习,反而体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点。在如今的科学现代化的时代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似乎有种隐隐的感觉,那就是我们越来越与传统的养生哲学绝离了,而且是越来越远远了。还有一点,在近代百年动乱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最简单的生存,在和平繁荣时期虽然人们也需要的是生存,但是这个生存需要变成了追求“生存质量”。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能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来享受美好生活,用各种健康的器官来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这其实是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是如果我们用一种苛刻的眼光来看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现状,或者说我们中国人的生存现状,这种简单的需求似乎渐渐成为一种奢望。


俗话说百年树人,一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自五四运动以来,在传统文化主导了几千年的中华大地上,迎来了巨大的变革的力量,这个力量不管是由于战乱还是外族文化入侵造成的,或者是国运、时运、气运转换的结果,总之传统文化开始跌入低谷。直到文革动乱十年,算是彻底的跌到低谷了。中医也跟随着一起跌倒了谷底,也许几千年来中医从没有面临过这样的窘境。大家想想看,一个时代的中医们连阴阳都闭口不谈,生怕被人家告发成为“封建迷信残余”给打倒。



当然这样很好,因为跌倒最低谷是一件好事,物极必反、物壮则老,生生杀杀乃天之大德。

这不,这几十年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又让中国人富起来了,富起来的国人慢慢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中医又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它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关系。那么到底是传统古中医、纯中医适合如今的社会,还是当下流行的中西医结合更适合,又或是西医为主导的体系更适合哪?


我们尚且不去抱怨当今世界什么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医疗污染、甚至是精神污染,不管这些污染是如何的肆虐,我们都不能麻木不仁、安于现状。虽然我们都没有选择生存时代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靠个人的努力去主动抵御这些看得见的或者看不见的伤害。老牛认为,除了瞪大警惕的眼睛审视周围的威胁之外,我们更应该换一种“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老牛一直主张面对中医这样的传统文化范畴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需要刮一场“头脑风暴”!这种头脑风暴可以刮掉蒙蔽在我们思想上的雾霾。面对既成的流行观念,我们是不是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以存疑而不是决断的态度,把跟中医相关的许多观念重新审视一遍。



在诸多人们关心的现实求医诉求之中,关于西医和中医之间的话题是最热们的课题。

毛主席提倡过“中西医结合”,这种形式在那个一呼百应的时代,这几乎成了科学、真理的代名词,似乎中医就该这样和西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结合成为了一种中医现代化的标志。但是关于这个命题,有一部分先知大德早就提出来异议了,甚至于诟病现代中医教育制度的缺陷,类似这样的独到的观点就是老牛一直所提倡的“头脑风暴”。是不是所有现在流行的概念都是完全正确的?流行的观念是不是真理?真理为何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于这点需要存疑…


在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中,怎么样才能看(看病的意思)到真正的好中医成为了最大的困惑。这个问题似乎在讽刺当今中国医疗现状,老百姓都知道中医是好东西,但是屡屡抱着满腔的希望,去各种等级的中医院挂不同档次的“中医专家”的号。一圈治疗下来现实结果却往往很令人失望,失望之后就是对中医的怀疑,转而回去继续求治西医了。连中国人都无法看到真正的中医,这个问题显然很复杂也很可笑。这不光是中医本身的问题,当然还有病患自身认识的问题,中医主管部门价值取向的引导问题,甚至还有社会舆论导向的问题,这也需要继续存疑…



老百姓总是希望自己能有幸遇到“神医”,这也是如今社会上神医层出、大师泛滥的主要根源所在。

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老百姓造就了“神医”,因为老百姓需要“神医”。大众有这个强烈的需求就有人投其所好、冒险投机。什么胡万林,张悟本就会像雨后的竹笋那样争相冒出来。人们往往在一种需求欲望的驱使下。是很容易被洗脑控制的,这一点我们从老鼠会传销组织的形式就能看出来。那么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医?老牛个人认为人们需要纯中医真中医,不需要“神医”。面对电视上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医药广告我们怎么办?每个医药广告都试图营造出病患现身说法,一大票患者统统站出来赞不绝口的造神氛围,靠迷惑人们耳目来达到洗脑的目的。这种明目张胆的造神形式正好抓住了病人心理最脆弱的地方和最敏感的求医需求,来欺骗消费者。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广告洗脑形式,这是一种变态的商业营销行为,这样做的后果会从根子上毁掉中医在社会上的口碑,难道我们的相关主管部门就没有看到这一点吗?我们的媒体为了经济利益就能放弃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吗?还是有别的不可言说的原因?我们继续存疑…


当今很多有志之士都在致力于中医这门学问,中医可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除了中医内科外科的区别之外,甚至连中药学和中医学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老百姓喜欢混淆的认为,只要是在使用中药材都是中医,这个认识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中医教育者或者说一个专业中医,就不能忽视这其中的差距。在小学课本上我们学到“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本草纲目》是一本伟大的中医著作”。面对这种结论,可是老牛始终认为,《本草纲目》是一本中药学的博物学,根本算不上中医的概念。但是这种全民教育的,自蒙童开蒙开始的影响,是会严重影响对纯中医、经方中医的推广的,到底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是继续存疑…



上面提到纯中医的概念,什么才算是纯中医?

老牛认为,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有深切的认同感,以阴阳五行为辨证基础,能熟练并灵活运用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对四大经典心理上有最起码的敬畏之心,不要动不动就要删改批判其中的的内容。面对暂时不能理解体会的内容,先搁置下来,而不是急着去否定,老牛在这里要强调一个“认同感”,没有这个认同感,想学习纯中医、经方中医,只有用这种态度面对古人的经典才能有所收获。老牛并非固执的复古派,因为学习中医,老牛认同以老子的道家思想为指导,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种态度才是学习纯中医的态度。但是,当今社会到底需不需要这种纯中医,作为一个命题我们继续存疑…



中西医的各自命名系统的混乱更值得重视。

感冒是西医命名系统下产生的,可是中医怎么样看?用中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六经辩证体系来命名叫做“太阳病”如何?它们之间到底有多少异同?都值得存疑。用老子思维来阐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老牛认为是最科学的,那么用“大象无形,明道若昧”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看,事物越是简单就是复杂,越复杂就是简单。老百姓认为感冒是小毛病,癌症才值得认真面对。那么《伤寒杂病论》用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叙述太阳病(这还仅仅是“太阳感冒”而已),这到有何深意?老牛认为一切内科疾病都由此而来,太阳病就是万病之始。有人会质疑伤寒论,质疑这一本快要两千岁的古书,认为书中的概念是否还能适应现代人的疾病分类吗?继续存疑……



去大医院看过病的都有个感受,不管你挂什么科的号,怎么大夫老是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有的大夫基本不说话,先开化验单,让患者去和仪器对话。

这样做除了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力我们暂且不谈,就算是仪器检查真的有必要,那么化验血不让吃早饭,做b超要求憋尿或者排干净尿等等这些很奇怪的要求,老牛就要问一句,人怎么可以常年的不吃早饭,人为何要让自己时刻憋尿?一个正常的人是不需要这样做的。人早上不吃饭哪里有什么气色嘛,简直是一点精神血气都没有的人要去做检查,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是不是这种医学根本就不需要研究正常人啊?再说了就算是不吃早饭验血验尿得出的那个结果马上就是过去式了,走出医院大门去饱餐一顿,人马上恢复了气色,这个人马上变回正常状态。那么我们到底需要针对正常状态的人做检查,还是针对“理想状态”下的,不正常的人来做检查?这真的需要存疑啊……



无偿献血,无偿捐献器官,死后遗体捐献到底捐献给了谁?

谁是最终的受益者?在我们普通百姓的心中其实这样的捐献真的无可厚非,但是每每当我们看到社会新闻中出现的,类似于“小伙子卖肾换钱买苹果手机”或者是“受害者醒来发现自己的肾脏已经被盗割”。屡屡出现的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事件,我们是不是应该心里暗暗多个心眼?这种社会需求的过度夸大,导致一些糊涂蛋和不法分子勇往直前,谁该来负责任?媒体大肆渲染的,大力提倡的这种无偿捐助,到底满足了什么利益集团的诉求?这样就能完全满足社会上不断欲壑难填的器官需求吗?到底这种舆论倡导真的是有益社会的吗?人类医学真的需要发展到必须依靠贩卖器官,器官交易的才能生存地步?继续存疑...


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先知先觉者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管是看到听到的又或是亲身经历的,关于癌肿病人的一个疑问,当有的医院给病人下癌肿诊断时,你的选择也许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纯中医怎么看西医诊断的癌肿?为何当有的爽达之人,完全放下生死,变卖家财,游山玩水着等待死亡的最后审判却迟迟等不来死亡,也许等来了带病延年的高寿。为何有的病人自己去拿的诊断书,看到癌肿的结论之后,立马肝魂寸断脚软人瘫,匆匆进行各种放化疗之后,几个月时间不到就撒手人寰,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境地?我们在内心里敬仰和尊敬白衣天使的同时是不是再多问一句,这个诊断结果真的是真理吗?真的必须要用那些放射性的可怕的药物来治疗吗?那么纯中医经方中医又是怎么看待癌症的?继续存疑…



还有一些类型的疾病,老牛认为应该叫做“慢性消耗性疾病”,

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这一类西医命名系统下的疾病,西医往往给出“终生服药”的建议。人到底需不需要终生服药?“终生服药”这个决定除了增加病人对疾病的恐惧之外,是不是还有背后大药厂、医药产业链的利益诉求?纯中医认为这些西医所谓的基础疾病,其实就是伤寒六经体系的三阴病范畴,病入三阴,生死各半,这是古代大医们给我们的忠告。为何西医往往一旦针面对三阴病就必须要“终生服药”?纯中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继续存疑…


中国人在摆脱了近百年的落后与贫弱之后,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有种隐隐的忧患(这种忧患外国人相对于中国人也许更加严重)。除去一部分世外高人,我们姑且吧这部分世外高人看成道家人物,至少是一部分悟道之人吧。他们参透了世间事物发展规律,掌握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集共振的秘密,这部分人也许旷达而逍遥,神龙见首不见尾般的神秘,他们我们暂且不谈。我们来看看大部分平民百姓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对未来自己的身体有种莫名的恐惧。时刻有种恐惧,将来万一得了癌症、不治之症怎么办?更害怕得了那种消耗亲人精力的,类似于中风瘫痪植物人一类的疾病怎么办?往小了看这种隐忧会对我们每个人造成了不尽的心理压力,影响一个人肝气的条达,造成病变百出…。往大处看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扩大消费发展经济的动力,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人们都要攒一笔救命钱,时刻一笔不时之需。这岂不是严重的抑制了我们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这都是社会层面上的大问题。可是为何我们少有从古代典籍中看到古人有这种忧虑?都说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可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现代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似乎这种隐忧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显得愈加强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不值得继续存疑吗?



除了科班毕业的医科大学生之外,初学中医的爱好者们一般或是从“偏方派”中药学入手的,又或是从方剂学脉学入手的,有人指导的也许能从对《伤寒杂病论》(以后出于方便‘伤寒杂病论’就用伤寒二字来代替吧)入手的(初学者从伤寒入手也许会很艰涩困难)。但是不管从哪个法门入手都没关系,老牛始终认为,中医学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除了有能纳百川的博大包容的胸怀、来者不拒有教无类之外,更不会拒绝任何层次的人们来攫取一瓢海水,满足不同的需求。哪怕是从中得到一点养生的指导,哪怕是学会一点推拿按跷对抗疼痛,更别说一个中医学博士的万言论文,一个国医圣手的起死回生。都无非是在这门学问中求索罢了。可是为何近一千多年来中医发展的历史,所有层出的中医大师们都不约而同的视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医学准绳,无不极力精研、孜孜渴求能贯通伤寒要义,纷纷著书立说甘于皈依仲景门墙?老牛对待这个问题思索经年,通过现实行医诊治病患的经历,或成或败的经验教训,愈发感受到了伤寒这部中医经典的“伤寒大义”。面对一条条直白而真实的条文呈现,在平凡中见神奇的伤寒精神中,精神上时时和一千七百多年之前的仲景先师神交。在老牛聊中医中,我们一起结合上面抛出的类似问题,来结合老牛推崇的伤寒大义,一起来刮起一场中医范围内的头脑风暴!



一次戏剧性的治疗经历

老牛在这里在举一个现实中比较特殊的案例,在两年多之前,一个病人来求诊,这个小伙子岁数不大28岁,已婚。但是给人第一眼看起来就有不足之像,面色无光而发灰,发焦色黄,言语声低,精神萎靡,体型瘦弱,刻诊,脉沉细微玄,右强左弱,舌淡白有齿痕,自述大便长期带血,轻微的脱肛,阳痿早泄,因病性生活几乎废绝,久治不愈,睡眠不佳,食纳平平,大便长期溏泄,小便短少频数,夜尿三次以上。看到这里,老牛说;“这个问题,说不严重也挺严重的,毕竟才28岁,说严重也不算严重,这种情况也比较多见,吃几副中药调理一下就行了。你这是属于水寒土湿木枯证,木枯而血虚风动,血虚而妄行,不循常道而出血,肝脾气机下陷,脾胃阴阳失和,阳气生发不遂,肝气抑郁横逆克伐脾胃,造成脾胃后天气血生化不遂,造成阴阳俱虚的症状。治则健脾利湿,疏肝解郁,温暖肝肾,升达肝阳,”这时老牛就开始开方子,接着老牛又问有没有过激素抗生素病史,病人轻描淡写的说:“有,”又问:“用过什么激素”?老牛边开方子边听病人说,“因为吃饭睡眠不太好医生给用过口服甲地孕酮激素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中西药,中药还有“大黄蛰虫丸”长期服用。”


说到这里老牛的方子基本都开完了。方子是这样的;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生白术三两,生姜二两,干姜二两,法半夏二两,麻黄一两,细辛一两,炮附子一两,阿胶一两打粉溶服。五付,水煎服,日三服。听到这里老牛就问:“你为何要用激素啊?”病人说:“我是直肠癌啊。直肠末端有一肿瘤,用手伸进去就能摸到,医生建议手术和化疗,因为多少了解一点中医知识,所以没有选择手术和化疗,一直用药物治疗,已经一年多了。”老牛很讶异。


病人说其实不想说自己是癌症病人,打算吃吃中药看看再说,老牛跟他说:“其实你说不说自己是癌症也没有关系,因为纯中医根本就不关心是否是癌症,古代中医根本就没有癌症这个概念,问你有没有抗生素激素使用史,那是因为有过抗生素和激素史的病人治疗起来会更麻烦,会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扶助正气”。病人说:“那好,你改方子吧”。老牛说:“为何要改方子啊?”病人说:“你开方子的时候,我还没有告诉你我是直肠癌啊!”老牛笑笑说道:“方子不用改,但是可能疗程要加长,这个方子本来需要5付一个疗程,还是改成10付一个疗程吧,你吃完了这一疗程再来,视情况再诊。”最后这个病人至少来了五六次,每次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变化,从第三诊开始酌情加黄连栀子清上郁热,以及调理脾胃的豆蔻、砂仁、等等简单的变化化裁。嘱咐病人多适量运动,饮食要有营养,不可太清淡,不可酗食寒凉,别管那些西方营养专家们胡说,这么年轻全靠那一口吃,没有饮食就没有气血的化生,没有气血的化生哪里来的正气的回复,没有正气谁来抗邪驱邪。


这个病人的状态的确是在好转起来,特别是第一个疗程过后,病人感觉浑身有精神有力气啦,随后的几次复诊每次都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人变的有精神有血色了,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起来,老牛也一直鼓励病人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病人次来的时候,病人开始抱怨,为何几次去做检查,肿瘤一会大一会小的老是变化,是不是药不对症啊?老牛给开了最后一次方子之后,病人就没有再来,也许病人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的用药之后的惊喜,这种惊喜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开始习惯这种惊喜了,就慢慢忘记自己之前的状态了,也许是病人等不及真正的愈病,也许是病人对老牛这种不温不火的治疗方法开始厌倦了都不可知,反正是病人不来了说明不再信任你老牛了,就别再自圆自话了。很快这个病人就被慢慢淡忘了,直到前几天,老牛在一个菜市场上再次看到了他,这已经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病人穿着一套运动衣,在选购蔬菜,据观察,状态还好,直到现在,老牛心里多了一些安慰,毕竟一个癌症患者还健在,还没死,还在买菜,那么不管病人后来都病急乱求过什么医生,毕竟老牛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在你曾经辅助过病人的正气,帮了正义的忙了。就算病人不能体会你的良苦用心,不能理解病去如抽丝的艰苦历程,不能用道家的思维来看待对待自己的疾病,不能理解医生诊治愈病过程不亚于指挥一场大战役那样复杂,可是你还能要求病人都是圣人哲学家吗?老牛很欣慰这种状态,这就是又一次的“阴极功德”的形式,一个道家中医一个纯中医就该如此行事。


正如老牛开始所说,中国人现在的养生进补热正在中华大地上风行,好像谁都需要补一下了,这其中除了西医概念的补钙、补维生素之外,中医概念的里的补肾补阳的观念也开始流行。但是这种滋补需要讲求策略啊,上面说过一味的填补是只能把人补坏的。不管你是补阳还是补阴,不管你是补肾还是养心都要有一个先后主次顺序,特别是要搞清楚阴阳体用之间的关系,阴平阳秘就是指导思想,这是当今试图进补的老百姓,甚至是具体操作进补的医生们,在用方潜药之前首先应该具有的概念。乱吃补药造成的危害,要大大超过“人吃五谷岂能无病”之病的危害。这对于当今社会大量的药源性疾病的产生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老牛在此多费一些口舌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聊完了太阳少阴病。再进一步谈谈似乎在现实中似乎更常见的一疾病种状态,阳明太阴病状态。太阳病隔日便传经,而阳明太阴病不同,相对于太阳少阴病是人体的窗户的比喻,阳明太阴病也许是更重要的后门的吧,这就使得阳明太阴病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内经素问中甚至有一篇专门的太阴阳明论,金元时期的大医家李东垣还著有专门的一篇著作《脾胃论》,这就能看出人体后天脾胃的重要性了。我们实践派中医更加看重的,也是太阴阳明足经中的中土脾胃的概念。



万物复归的中土

在太阳病传变的第一路径,就是阳明病,阳明病相对于太阳病的重要性那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有一句话;“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这句话就是仲景先师告诉我们的,阳明经病不再传变的规律,也就是说,现实治疗中医生如果能把病邪引入阳明经而一泻了之,这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汗、吐、下三法就是中医的三种工具,这个工具是用来打开因病闭塞的身体的,给邪气一条出路的工具。这个大法不亚于大禹治水的意义。人体参天地之化育而生,四肢九窍皆效法天地而生,大禹治水是一改其父亲鲧多年用堵的方法来治水的失败教训,而转而用疏导的策略来治水。大地上水灾,就是中土被湿困的病态,一样需要疏导淡渗水湿在先,天人合一本就没有必要怀疑。大禹靠体悟来指导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其实是一种拟人化的隐喻,也满含着古人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诠释,对我们中医诊治病患也是相同的启示。


阳明属土,土性易壅,恰恰适合疏导,治病也一样,不管是面对何种病患,如果医生能做到处处重视顾护中土,我想仲景先师在天之灵也会欣慰,因为这也是伤寒论的另外一个伤寒大义。

在很多伤寒方中都透露着一种时时刻刻顾护中土重视中焦的理念。我们看伤寒论中用是炙甘草的方子的有多少?研究过伤寒方的都知道,大部分伤寒方中都有炙甘草这味中药,而且用量往往不小,而直接用生甘草的方子却寥寥,这是何故?我们都知道生甘草色黄味甘性平入中,本来就已经味甘了,但是为何还要用甜味的白蜜来炒炙一下,赋以炙甘草以特殊的性味。大家都吃过焦糖排骨吧,还有大家爱喝的可口可乐当中都有焦糖的成分,既然是糖为何还要炒焦来用?这是因为焦糖比正常的糖颜色更黄、味更香。味甘本就入中,色黄更加入中、味香更能醒脾,这就赋予了比生甘草更强的入中的个性,也就是说炙甘草比生甘草更甜更香更能入中。



在当代中医,特别是以温病派滋阴派为主导的中医当中,极少有人用这个炙甘草了,更别说大量使用了。

就算是用生甘草也是几克几克的用,作用号称调和诸药,这真的是中医失传的又一个铁的证据。我们就拿最常见的伤寒桂枝汤桂枝来看,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看看这个比例。三两和二两之间的差距就说明这个炙甘草就根本不是调和诸药的意义。人们学中医总是爱人云亦云,就是不去深入的思考一些为什么,当今的中医不爱用炙甘草到底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甘草的本性是甘缓的,能够缓和药性,使得药性慢慢起作用。

上文曾经谈过,人体其实是不喜欢横冲直闯的不讲理的治疗方法的,除非是少见的急症。这就是老子思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的道理。联系到中医治病,在医生求取疗效的心态下,现实中的结果往往是“快就等于慢,慢就等于快。”这就如同我们利用黄土的敦厚和缓的个性做叫花鸡一样,慢慢闷熟而达到目的,还不流失精华,这既是叫花鸡的秘诀也是治病的秘诀。老牛现实中是有深刻的体会的,如果你开方子故意舍弃甘草,这多多少少有点功利心,本无可厚非,本身作为一个医生也是希望一出手就药到病除,立马见效的。这对于一个想通过一诊而迅速帮助病人建立起信心,这样医生的小小的自私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炙甘草更强的甘缓作用,药效就会很直接。



但是这种直接针对一些实证急症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大承气汤就不用炙甘草,真武汤也不用甘草,那些泄水重剂,甘遂巴豆一类的统统不用甘草,就是要发挥这些毒药的个性为用。而调胃承气汤就需要大量的炙甘草,苓桂术甘汤也需要,这是因为所针对的证不同,比如,大承气汤病人需要赶紧通腑泄热急下存阴而救人,而调胃承气汤就不需要那么急迫,反而要兼顾病人胃津的丧失。再比如同样是治疗眩晕,病人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的,有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两个代表方,但是这两者最大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对炙甘草的取舍上面。没有炙甘草的真武汤证明显是针对急性发作的眩晕急症重症的,而苓桂术甘汤是适合慢性眩晕的治疗。如果一个急症病人需要你立效的时候你搞的慢慢吞吞,而一个需要慢慢持续给药的病人你又搞突然袭击,这些都是违背以人为本的中医中心思想的,由此可见关于炙甘草的使用,是最能体现仲景先师用药精准而胸怀慈悲的伤寒大义的。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伤寒论》中十大调节人体气机的方剂

刘渡舟亲传伤寒论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伤寒杂病论》的一大特色 - 有是证,用是方

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


九蒸九晒芝麻丸=补肾+乌发+延年益寿小仙丹

排湿汤:湿气克星,原来这么多病和湿气有关

红参气血汤:补血天下第一方(补气血不上火)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